博客
关于我
java-设计模式-装饰器设计模式,代理设计模式和继承三种扩展方法的比较
阅读量:789 次
发布时间:2023-01-27

本文共 86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代理模式与装饰器模式的区别解析

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式,但它们在应用场景和目的上有显著的不同。理解这两种模式的区别,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开发中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。

代理模式

代理模式是一种用于在类的创建阶段决定对象的类型的设计模式。通过代理类,我们可以在创建对象时指定最终要使用的类类型,从而对被代理类进行增强。这种增强通常是针对特定的方面,如权限管理、数据缓存等。增强的功能相对单一,因此通常只需借助一个辅助类即可完成。

形象解释:

想象你有一项任务需要完成,但你目前没有权限执行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你可以寻找一个中间人(代理类),他会在你 behalf执行任务,确保任务顺利完成。这个中间人可能会有一定的权限或其他功能,帮助你完成任务。

装饰器模式

装饰器模式与代理模式类似,但其目标场景与执行时期不同。装饰器模式通常用于运行期,对类的创建和调用方式进行增强。通过组合多个装饰类,我们可以对原始类增添多个功能模块。每个装饰类可能专注于一种功能扩展,但最终的功能是通过多个装饰类的组合来实现的。

形象解释:

如果你需要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,你可能需要多个团队成员(装饰类)协作。每个团队成员负责特定功能的实现,但你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他们,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。装饰器模式通常通过动态组合来实现功能的增强。

追加对比:继承与装饰器模式

有些读者可能会问,是否可以使用继承来实现类似的功能增强?答案是可以,但继承有其优缺点。继承允许你在不影响原有类的情况下,直接添加新的方法或重写现有方法,这是一种简单的功能增强方式。但是,使用继承进行复杂功能的增强可能会带来代码耦合度的问题,且难以支持功能的动态组合。

相比之下,装饰器模式更加灵活和可扩展。它支持函数的动态组合,且每个装饰类的职责单一,便于维护和扩展。

总结

无论是代理模式还是装饰器模式,都是为了解决类功能增强的问题。代理模式侧重于类的创建阶段的增强,而装饰器模式则关注运行期的对象行为。选择哪种模式要看具体的需求场景。希望以上思考对你有所帮助!

转载地址:http://ydryk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javaWeb服务详解(含源代码,测试通过,注释) ——Emp的Dao层
查看>>
echarts 基本图表开发小结
查看>>
TreeSet、TreeMap
查看>>
JVM内存模型
查看>>
可变长度参数
查看>>
GitHub上传时,项目在已有文档时直接push出现错误解决方案
查看>>
嵌入式系统试题库(CSU)
查看>>
00010.02最基础客户信息管理软件(意义类的小项目,练习基础,不涉及数据库)
查看>>
00013.05 字符串比较
查看>>
SpringCloud-Eureka报错 Error creating bean with name解决
查看>>
UE4 错误列表 error码(只记录我遇到的情况,持续添加,未完成)
查看>>
cmd编译.java文件 : java:720: 错误: 编码GBK的不可映射字符 Why ? ? ? ?
查看>>
Android 架构组件 –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 App
查看>>
能解决数据可视化大屏需求的3款可视化工具
查看>>
第01问:MySQL 一次 insert 刷几次盘?
查看>>
Android 开发常用的工具类(更新ing)
查看>>
Python爬虫训练:爬取酷燃网视频数据
查看>>
解决微信小程序项目导入的问题:app.json 未找到、 __wxConfig is not defined
查看>>
非迅捷|PDF、Word、PPT、Excel、图片等互相在线转换:免费、简单、快速、零错误、无套路
查看>>
larave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内部错误
查看>>